首页>人民政协报·福建省政协融媒体中心>聚焦
全国政协委员董希源:将优秀自由职业文艺工作者纳入国家教育体系
本报讯(记者 王惠兵)“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多处提及“文化”,在文艺界代表委员中引发热烈反响。
“政府工作报告为新时代文化发展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董希源提出,将优秀自由职业文艺工作者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将“文化个体”转化为“国家教育战略资源”,既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能激发创新活力,为文化强国建设储备兼具传统底蕴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如何构建融合教育模式,夯实文化强国建设的人才支撑?董希源认为,一方面应鼓励高校尤其是职业院校和艺术类院校聘请自由职业文艺工作者担任兼职教授,开设“非遗传承大师班”“书画名家工作室”,推行“双导师制”“理论导师+实践导师”双轨制,开发跨学科课程,合作开展科研与艺术创作项目。鼓励中小学聘请优秀自由职业文艺工作者担任美育顾问,开发特色艺术课程,将非遗项目纳入学校课程,丰富艺术教育内容。另一方面应拓展社会教育,鼓励邀请自由职业艺术家开展公益讲座等活动,支持建立“区域性艺术培训中心”“非遗传承基地”等,推动非遗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构建全民参与的美育生态。
此外,董希源还建议,选拔优秀者参与国际文化交流项目,鼓励自由职业文艺工作者发挥国际文化传播 “轻骑兵” 作用,如在海外孔子学院开设“中国非遗工坊”,与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高校合作开设双学位项目等,培育跨文化传承人才。
编辑:李律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