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第二时间

聚焦丨餐饮外卖:越跑越快,更要越来越好

2025年03月09日 12:09 | 作者:周佳佳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一日三餐,你吃好了吗?又该如何定义这一个“好”字?健康二字,成为更多人的首选答案。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第一句即提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随着外卖加速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其便捷性和多样性使其为城市消费者的日常选择,如何吃得更好更健康,也成为摆在5.45亿外卖用户眼前的一道必答题。

受追捧“现炒现送”如何实现?

足不出户,一键下单,热乎乎的饭菜即刻送货上门……便捷生活的背后,是我国外卖行业多年来的蓬勃发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已达5.45亿人,占网民整体的约五成,这一规模远超其他国家。

而在我国外卖市场活力迸发的当下,饮食的“出品方”被放在聚光灯下反复审视,食材新鲜、现炒现做现送,成为更多人对于健康餐饮的追求。

“中国百姓几千年来对现吃现做、不时不食有着一以贯之的情愫,对药食同源、食补养生有着高度的认同,特别是每逢佳节、家人团聚,一桌充满锅气的团圆饭足以温暖人心。”全国政协常委、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贾楠表示。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在贾楠看来,“现炒”“现做”既符合百姓需求,更符合时代要求,因此,要保障公众饮食营养健康,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庄聪生建议,将鲜食现炒理念背后的意义用白皮书或行业观察的方式面向大众发布,同时,与监管领域、行业自律组织达成一致,将其立为行业标准,并引导餐饮行业、平台企业等多方共同发力。

那么,对于庞大的外卖用户而言,如何确保外卖食品的质量与安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廖祥忠从标准与监管角度提出建议,要加强执法监管,完善政策法规与行业标准。建立健全外卖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强化源头预防和源头治理。强化数字治理,完善数据监测与共享机制,促进政府、平台、用户协同治理。同时,强化责任落实,压实互联网平台监管职责,推进社会共治,构筑灵活长效监管模式。引入第三方监督评价机制,开展外卖食品评价指数研究。

然而,随着外卖行业的迅速发展,“幽灵外卖”“影子餐厅”等频频被曝光,威胁着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对此,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委员施乾平提出,外卖平台要扮演好“守门人”角色。

“平台应积极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提升自我管理能力,进一步把控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的准入审核,将证照不齐、所提供餐饮服务有重大安全隐患的非法主体排除在‘网外’,切实净化网络餐饮服务提供主体,为消费者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可信的用餐环境。同时,平台应切实履行监督职责,确保‘线上+线下’餐饮服务也要‘无缝对接’,标准一致、品质同优,并在配送环节严格把关,防止餐食在运送过程中受到污染。”施乾平表示,这不仅是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必要之举,更是平台稳健运营、赢得长远未来的关键所在。

“人工智能+餐饮”打开更多新场景

如何在保证菜品新鲜且现吃现炒的同时,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成为摆在餐饮门店面前的一大难题。

线上点餐、智能机器人做饭、外卖配送……随着数字化转型日益成为餐饮行业提升运营效率、优化消费者体验的关键手段,数字化技术也为餐饮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无论是切菜还是炒菜,在人力资源稀缺的情况下,用人工智能力量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由机器人来快切快炒,这不仅可以改善厨房重地厨师们的工作环境,更重要的是还能还原肉类菜品本来的味道,让它的营养结构在鲜食现炒中实现最优化,同时减少亚硝酸盐等物质的积累,拱卫百姓身体健康。”庄聪生表示。

“通过民间调研,我发现AI炒菜机器人在我国餐饮业的发展已‘先行一步’。在技术上,一些创新企业通过自研机芯、AI控温、全自动投放食材和调料等技术,打造了一批既可复刻大厨手艺,又能满足企业研发秘籍菜谱,同时保护中华饮食文化个性化的AI炒菜机器人产品。”贾楠表示。

在贾楠看来,人工智能炒菜机器人在我国餐饮业的应用潜力巨大,不仅能做到“新鲜现炒”“营养健康”“价格实惠”兼得,还解决了一些机构企业难以实现盈利,不能长久经营的困境。她建议,应加大AI机器人等新质生产力在餐饮、养老行业的应用。

“期待人工智能带来的全新智能烹饪解决方案,让科技的力量惠及每一个热爱生活、追求健康的家庭,为大家提供科学指导,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全面实施。”贾楠表示。

构建餐饮外卖共赢生态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2025年经济工作,要“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特别强调“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强调了服务升级对于提振消费而言的重要意义。

“百姓一日三餐,既是民生小话题,更是需要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大话题。”在贾楠看来,餐饮业是促消费、惠民生、稳就业的重要领域,餐饮外卖产业的良性发展需要构建多方共赢生态,这也正是其健康发展的典型范式。

当前,随着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种种新业态的蓬勃兴起,新就业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对促进经济增长和提振消费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外卖平台而言,除了满足消费者需求、助力餐饮商家经营之外,保障骑手权益也是其赢得市场的重要举措。

“这些群体亟须更多权益保障,解决仍存在的劳动关系认定模糊、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职业技能培训不足等问题。”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曹鹏建议,完善民营企业用工管理制度,规范新就业群体劳动关系。建立健全新就业群体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民营企业政策扶持和激励。

“同时,要加强新就业群体职业技能培训和发展规划,为民营企业和高职院校的合作搭建平台。建立社会支持体系,提升新就业群体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认同感。”曹鹏进一步建议。

如今,越“跑”越大的外卖餐饮已经深入经济肌体,标注着发展速度,彰显着民生温度。政策护航、技术发力、理念迭代,人们从“吃饱吃好”不断向“营养健康”升级,丰富多元共赢的餐饮外卖生态也在不断助力健康中国加速实现。(记者 周佳佳)

编辑:李敏杰